【戈程资讯】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》

《报告》阐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创新的新发展新突破,并围绕模型能力的最新拓展,由算力芯片和软件框架构成的基础层、大模型打造的模型层协同提升算力效能的新范式,以及以智能体为标志的应用创新全面发展,从专利视角去理解、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创新当前的最新发展态势,旨在为突破现有短板和寻求创新路径提供借鉴。

一是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栈基础层(智能芯片和软件框架)、模型层、应用层深度融合、协同发展,形成了“需求牵引技术、技术赋能场景”的发展格局。2017年至2024年间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公开专利共167,634项,专利申请年均复合增长31.6%,专利申请人数量从2,257家扩张至13,075家,年均增长24.6%,展现出在国家战略引领、地方政策助推、技术创新的全面支持下,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式的创新发展态势。

二是我国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,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与产业生态正在形成。《报告》显示,百度、华为、浪潮、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类创新主体,其专利申请量之和占总申请量的10%,正成为技术突破、效率提升与场景应用的关键力量。

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驱动、应用场景牵引与生态系统支撑的三位一体、协同演进的发展模式,其中代表性创新主体展现了价值传导、创新引领的核心作用。

四是多模态及推理技术专利的加速申请,印证了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技术正逐渐具备理解真实世界、进行复杂决策的能力,使我们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道路上又进一步。

摘自: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

2025年3月31日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