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戈程资讯】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2020年度报告

1.案件基本数据统计

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自2019年1月1日成立以来,共受理案件5121件,审结4220件。其中,2020年审结2787件,比2019年增加1354件,同比增长近95%。

新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1948件,收案数量增加986件,同比增长102%;新收行政二审案件670件,收案数量增加429件,同比增长178%。

审结民事二审实体案件1742件,结案数量增加1156件,同比增长197%;审结行政二审案件494件,结案数量增加352件,同比增长248%。

2.法官人均结案和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统计

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,有效缩短了技术类知识产权二审实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,审判质量和效率均有提高。2020年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民事和行政实体上诉案件的平均周期为123天,比过去各地高级法院平均1年左右的审理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。

3.案件类型统计

新收的1948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,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435件,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754件,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权属纠纷163件,计算机软件纠纷360件,技术合同纠纷67件,技术秘密纠纷44件,植物新品种权纠纷40件,垄断纠纷30件,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5件,其他类型纠纷50件。

新收的670件行政二审案件中,行政授权确权类案件622件,行政处理类案件17件,其他行政案件31件。在行政授权确权类案件中,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226件,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18件,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2件,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175件,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149件,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52件。

4.裁判结果统计

审结的1742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,以维持原审裁判方式结案779件,以撤诉方式结案463件,以调解方式结案158件,调撤率为36%,以发回重审或改判方式结案339件,发改率为19%,以其他方式结案3件。

审结的494件行政二审案件中,以维持原审裁判方式结案430件,以撤诉方式结案22件,撤诉率为5%,以发回重审或改判方式结案39件,发改率为8%,以其他方式结案3件。

5.涉外、涉港澳台案件统计

2020年,法庭共受理涉外、涉港澳台案件376件,占收案总数的12%,同比增长116%。其中,民事二审案件228件,行政二审案件148件。

法庭共审结涉外、涉港澳台案件281件,占结案总数的10%,同比增长187%。其中,民事二审案件185件,行政二审案件96件。

6. 整体案件特点

法庭受理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478件,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3%。其中,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案件276件,涉生物医药产业案件94件,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案件50件,涉节能环保产业案件33件,涉新材料产业案件21件,涉新能源产业案件3件,涉新能源汽车产业案件1件。

作为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国家统一终审机构,知识产权法庭2020年受理的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占全部案件比重超过八分之一。其中,华为公司诉康文森公司标准必要专利案,法庭创造性运用民事诉讼法中的行为保全制度,作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首例具有“禁诉令”性质的行为保全裁定,并首次探索适用日罚金措施,直接促成当事人达成全球范围内的“一揽子”和解协议,有效维护了我国国家利益、司法主权和企业合法权益。

同时,知识产权法庭还通过适用惩罚性赔偿等,严厉打击恶意侵权行为。在侵害“卡波”技术秘密惩罚性赔偿案中,该判决适用法定的惩罚性赔偿最高倍数顶格5倍计赔,判赔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,系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首个惩罚性赔偿判决;在侵害“香兰素”技术秘密高额赔偿案中,改判各侵权人连带赔偿技术秘密权利人1.59亿元,系我国法院生效判决赔偿额最高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。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工作力度,高额判赔案件会越来越多。”郃中林说。

摘自: 新华网

2021年2月26日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