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戈程资讯】专利视角下的智能座舱创新之路
2025-04-26
新能源汽车兴起后,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的概念进入大众的视野,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未来发展趋势。智能座舱由于实现难度低,更易被消费者感知,正成为各类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载体。
智能座舱相关专利进入快速增长阶段。截止2023年11月底,我国智能座舱相关专利共申请51376件,专利申请量从2020年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,整车企业、零部件供应商、通信企业、科技公司等纷纷发力布局该领域,预计此增加趋势将继续保持(2022年之后申请的专利未完全公开)。
交互功能不断丰富已成为国内企业专利布局的重点。智能座舱由座舱硬件(系统与零部件)、座舱软件(软件与架构)及人机交互(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)三部分构成,其中人机交互相关专利占比达到45%,成为企业品牌差异化的重要发力点。
我国企业在海外申请智能座舱相关专利2200余件,现阶段通过PCT申请国际专利占比超过40%,仍是国内企业申请的主要途径,其次为美国和欧洲。
我国企业智能座舱相关专利海外布局情况从专利申请人TOP10可以看出,华为、百度、腾讯等通信科技公司占据TOP10中五席,海外专利布局意识更强;京东方、博泰、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或车联网企业,则在语音交互、车载显示、多模交互等领域积极布局。
摘自:汽车知识产权
2023年12月14日